出品|搜狐健康
來源|山西省中醫(yī)院骨科 王馨芳
編輯|詹達
您可知道,人體在30歲以后代謝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則是逐年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后,血脂往往偏高,動脈硬化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率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在很多因素中,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對血脂升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1.多吃少餐
據(jù)一項調(diào)查報告顯示:調(diào)查的1400位60-64歲的老人中,發(fā)現(xiàn)每日吃兩頓飯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頓飯者(總熱量相等)只有1/5患病。另有一份報告指出,每日就餐次數(shù)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膽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數(shù)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患者僅占28.8%,膽固醇偏高者占17.9%。
專家們分析認為,空腹時間較長,造成體內(nèi)脂肪積聚的可能性就越大。
2.晚餐過遲
晚餐時間過遲,并且是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會加重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使動脈硬化的發(fā)生。
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樣進食高脂肪食物,則對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響不大。
3.喜吃精糧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糧,只吃精米白面,卻不知道在稻麥的麩皮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而經(jīng)過加工精制以后,這兩種元素就大大降低。
植物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太少,不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往往造成過量進食而發(fā)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纖維素飲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
4.過食肥甘
過多地食用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肉、豬肝、皮蛋、蟹黃、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絕對禁食上述食物。
近年來有人研究證明,正常范圍的膽固醇并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壞的膽固醇才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兇。
因此,一些動物油,特別是豬油不宜儲存過久,若已變質(zhì),顏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敗味,則不要食用。
糖分攝入太多,過剩的部分就會轉(zhuǎn)化為脂肪。隨著血脂增高,冠狀動脈發(fā)生血栓的機會也就增多。
研究還發(fā)現(xiàn),糖能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
正常人吃高糖飲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給高脂血癥病人吃高糖飲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5.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營養(yǎng)素吸收不完全。
如果綠葉蔬菜吃得少,常會發(fā)生維生素C缺乏,而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輕或防止動脈硬化。還有人不吃大蒜、洋蔥,嫌它們有特殊氣味,殊不知大蒜、洋蔥有著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6.煙酒成癖
世界科學界已公認,大部分心血管疾病與吸煙、喝酒有關。
長期過度飲酒,則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組織增加,心臟功能減弱,心臟變得肥大,特別是長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這種心臟變化,醫(yī)學上稱它為啤酒心。
酒精能影響人的脂類代謝,使機體清除血液中脂類的能力降低,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發(fā)病機會。
為了延長壽命,我們應該徹底改變以上各種不良飲食習慣,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