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物季已經到來
很多小伙伴都會通過
各大電商平臺買買買
但與此同時
詐騙分子也可能借此機會
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大連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提醒您
“雙11 ”期間
請小心下面這些詐騙
手法1
冒充客服詐騙
【典型案例1】11月1日,市民郝女士接到一個“+”號開頭的境外電話,對方自稱是“快手官方客服”,表示郝女士最近在其平臺購買一件商品,由于實習生操作失誤,將郝女士設置為代理商,每個月會自動從郝女士的銀行卡中自動扣款五百元,當天晚上就會進行扣款。
郝女士詢問是否可以取消,“客服”表示需要將電話轉接給“銀行”才能取消,轉接后的“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為了避免郝女士銀行卡中的資金遭到扣款,需要其先將自己銀行卡內的資金轉移到對方提供的“安全賬戶”,并添加郝女士微信指導其進行操作,并表示轉賬后會自動退回,郝女士按照要求轉賬幾筆后,發(fā)現遲遲沒有收到退款,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手法剖析】詐騙分子冒充電商平臺客服,謊稱誤將市民升級為會員或誤開通為代理商,來電稱如果不取消上述業(yè)務的話,每個月將自動從市民的銀行卡中扣款。
這類詐騙中詐騙分子前期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了市民的個人信息及網購訂單信息,在電話剛接通的時候詳細說出,導致很多市民第一時間無法辨別對方的真實身份,因而選擇相信對方最終被騙。
【典型案例2】11月2日,市民王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快手平臺”的客服,表示王女士之前在其平臺購買的一款商品被查出有質量問題,要給王女士三倍賠款,因為對方詳細說出了自己的訂單信息,王女士就相信了對方是真的客服。
對方讓王女士下載一款會議軟件,開啟屏幕共享指導王女士進行操作,并提出按照正規(guī)的退款流程,需要王女士先“開通理賠通道”,具體做法是需要向安全賬戶轉賬一筆資金“生成流水”,并表示轉賬后會和退款一并自動退回,于是王女士對方按照對方指示陸續(xù)向指定賬戶進行多筆轉賬,卻沒有等到退款,王女士最終被騙9萬余元。
【手法剖析】詐騙分子冒充電商平臺、支付寶或快遞公司客服,謊稱市民網購的商品具有質量問題或快遞丟失,要給予市民賠款,以各種名義誘騙市民向指定賬戶轉賬來完成詐騙。
有的騙子則會引導市民開啟屏幕共享或登錄釣魚網站,從而獲取市民的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將市民銀行卡內錢款轉走。
手法2
虛假購物詐騙
【典型案例】11月3日,我市旅順口區(qū)的市民李先生通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廣告信息,顯示可以低價出售iPhone,于是李先生通過廣告上的信息和商家取得了聯(lián)系,對方表示手中有一臺全新的未拆封的iPhone14 pro,售價比官方售價要低一些,于是李先生比較心動,同意購買,就按照要求通過支付寶向對方轉賬,在轉賬后對方向其提供一個物流單號。但過了幾天后李先生遲遲沒有收到商品,查詢單號后發(fā)現物流被取消了,通過微信聯(lián)系對方對方也不再回復,這時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手法剖析】詐騙分子通過互聯(lián)網渠道發(fā)布商品廣告信息,通常以獨家貨源、低價出售、海外代購等名義,誘導市民與其聯(lián)系,通常都會提出脫離電商交易平臺,添加個人聯(lián)系方式進行私下交易,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xù)費等名義要求市民轉賬匯款。
警方提示
一、“雙11”期間如果接到自稱是電商平臺客服的電話,提出要主動給你進行賠款的,或者辦理其他業(yè)務,請一定要保持警惕,無論對方談到什么,都一定要通過官方平臺進行核實,因為主動來電的“客服”,很有可能是詐騙分子。
二、通過網購平臺購買商品時,一定要嚴格遵守平臺交易流程,不脫離平臺私下交易;通過互聯(lián)網社交賬號和商家直接交易時,要提高警惕,異常低價的商品謹慎購買,千萬不要在收到商品前將錢款直接轉給對方。
新聞大連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官方賬號
402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新聞大連(微信號:dltv8811)編輯制作
資料:大連公安
編輯:燕子
美編:海健
校對:吳毅
主編:呂彬
監(jiān)制:穆軍 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