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女小張在父母離異后一直跟隨母親趙某生活。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小張意外不幸離世,其父張某、其母趙某因分割事故賠償款項產生分歧,訴至本院嶺東人民法庭。因趙某系殘疾人,承辦法官孫志宏采取了巡回審判的形式,以“調解優(yōu)先,調判結合”的工作原則,促推雙方消弭分歧,當庭撤回起訴,由女方保管賠償款項,雙方遷至復州城鎮(zhèn)共同生活。
數月后,趙某與張某因人格權糾紛訴至本院復州城法庭。經承辦法官李鎖的了解,二人此次產生糾紛的原因系女兒小張骨灰管理問題。
事情還要追溯到小張意外離世后:
趙某因倍受打擊悲傷不已,未能親自到場處理女兒骨灰寄存事宜,交由張某代為辦理,因此骨灰登記寄存人僅為張某一人。后趙某得知張某有為女兒許配“冥婚”安葬的想法,悲憤交加與張某多次溝通無果后,訴至法院要求變更骨灰登記寄存人。
考慮到雙方當事人前期矛盾糾紛在嶺東法庭的良好處理成果,為進一步夯實個案處理過程中的為人民司法主線,李鎖法官主動聯(lián)系了嶺東法庭孫志宏庭長,全面了解雙方當事人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態(tài)以及此前判后回訪效果。做了充足的“功課”后,秉承“如我在訴”理念,李鎖法官多次前往趙某家中,紓解開導其情緒,并積極破除張某的封建迷信思想。
再華麗的嫁衣,也掩蓋不住陳腐的內心
起初,
張某始終堅稱自己初衷是為了怕女兒孤單,絲毫不知自己的想法錯在哪里。
經過李鎖法官反復多次以真實案例“釋法”,以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理”,使其最終意識到了配“冥婚”的荒唐之處。與趙某達成一致意見——共同管理女兒骨灰,目前二人已共同登記為寄存人,此后所有殯葬事宜均需二人協(xié)商而定,單方無法私自處置。
伴隨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該案也告一段落。
“沒想到現在還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這是對逝者的輕薄,更是對現代文明的挑釁”。
每個參與此案調解的人無不感到唏噓和痛心。
深入了解不難發(fā)現,殯葬文化中一些古老陋習并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圍繞著“配冥婚”,某些地方甚至已經形成了畸形的產業(yè)鏈,“惡習”與“惡行”只有一步之遙。
反對封建迷信,擁抱文明新風
當前,復州城法庭已通過該案為“小切口”,做實“三個服務”大擔當,依托“一鎮(zhèn)一法官”及法官進網格機制,與當地黨委政府聯(lián)合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深入推動“移風易俗”。
從嶺東法庭審慎處理家事糾紛,到復州城法庭接力化解人格權糾紛,兩個法庭合力織密和諧文明的保護網,“楓橋經驗”之花綻放在遼南大地,融入了千家萬戶......
文字編輯:王一淇
美術編輯:于思雨
審 核:管秀乾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