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拇指西瓜”在社交媒體上火了,櫻桃、番茄的大小卻套了西瓜的外衣,吸引了一波獵奇的消費者。小眾水果開出了新賽道,你會為這種水果買單嗎?
“拇指西瓜”作為小眾水果,在武漢并不多見,記者走訪多家超市都難覓其影蹤,最后在武昌沙湖一家超市里,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拇指西瓜”。它的外表很像西瓜的迷你版本,和指甲蓋差不多大小。店員介紹雖然名字關(guān)聯(lián)“西瓜”,但這新品種的滋味,卻和西瓜沒什么關(guān)系。
“拇指西瓜”百元一斤
超市工作人員:“這是黃瓜味的西瓜,酸酸的口感。”
作為一個新鮮小玩意兒,它的售價卻不低。記者看到,一盒拇指西瓜標注為150克,售價為29.9元,換算成一斤價格約等于100元。雖然口味成“謎”,價格高昂,但拇指西瓜的整體售賣情況卻仍不錯。
一盒拇指西瓜標注為150克,售價為29.9元
超市工作人員:“賣得確實蠻好,但是一般不會來買第二次!
不過,也有不少市民對于“拇指西瓜”這類小眾水果持謹慎態(tài)度,表示不太敢嘗試。
除了線下,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拇指西瓜”,彈出多個拇指西瓜“避雷”、“花樣吃法”的帖子。
不少嘗過的網(wǎng)友給出了“差評”,“這味兒難評”。
不少嘗過的網(wǎng)友給出了“差評”
“拇指西瓜”真的是西瓜嗎?專家介紹,拇指西瓜學名叫“佩普基諾”,原產(chǎn)地是南美洲的墨西哥。在當?shù),這是一種常見的野果子,屬于葫蘆科的番馬兒,被稱為“墨西哥酸黃瓜”。引進中國后,因其外皮上的花紋與西瓜“撞衫”,個頭還不如一個大拇指,于是人們給這個舶來品種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拇指西瓜。
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究員戴照義:“作為一個特色水果,它果實很小,產(chǎn)量很低,所以價格偏高。用來做沙拉和生吃都可以,營養(yǎng)價值一般,和常規(guī)的水果差不多。”
專家稱“拇指西瓜”營養(yǎng)一般
你們吃過拇指西瓜嗎?
還吃過什么奇特的水果?
歡迎來評論區(qū)說說~
來源:經(jīng)視直播、新聞坊
延伸閱讀
"長蘑菇的蘋果"有后代了:收獲了20斤 暫不具備蘋果味
還記得那朵從蘋果上長出、后又送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嗎?最近,通過分離培養(yǎng)的“果菌王”已有了第一批“后代”。
“果菌王”大名裂褶菌,也常被稱為白參,是東南亞一帶著名的食用菌。
上回講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收到從浙江德清寄來的蘋果蘑菇后,對其開展了系列研究。分離培養(yǎng)的“果菌王”還和科研人員從青藏高原收集來的白參、“太空白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實驗室內(nèi)進行了菌絲階段的生物學特性對比。
欲知詳情如何?記者再次聯(lián)系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琪。
通過分離培養(yǎng)的“果菌王”已有了第一批“后代”
目前收獲20斤左右“果菌王2.0”
“相比青藏高原的白參和從太空回來的白參,‘果菌王’的長勢并不是很整齊,經(jīng)歷20多天的培養(yǎng),目前只收獲了20斤左右白參。一般白參20天左右就可出菇。”趙琪說,在本次對比實驗中,三種白參都選用了闊葉木屑作為栽培基質(zhì),前兩者為經(jīng)歷多輪選育的品種,生長速度明顯快于純野生的“果菌王”。
“如果用開花程度來形容雙方長勢,青藏高原白參和‘太空白參’已經(jīng)完全‘綻放’,但‘果菌王’還處于‘花骨朵’的狀態(tài),只有部分可采摘。”趙琪說。
對于這批率先“出爐”的“果菌王”后代,趙琪團隊打算先給當初慷慨贈送“果菌王”的浙江德清鄧女士,寄去一兩斤“果菌王”后代嘗嘗鮮;剩余白參則主要用于團隊開展營養(yǎng)成分分析,還有小部分打算留著團隊一起品嘗。
當初往昆明寄送“果菌王”的德清鄧女士告訴記者,上個月下旬,趙老師團隊便已聯(lián)系過她,說等出菇后,便給她寄點“果菌王2.0”作為回饋。如今這么快便有了下文,讓她感覺既驚喜又有些感動。
“我一直跟他們說,沒關(guān)系的,別一直掛在心上,沒想到這么點舉手之勞,他們竟然一直記著!编嚺空f,對于接下來即將收到的白參,自己已有了些小小的期待。
圖為科研人員從青藏高原收集來的白參
首批“果菌王”后代應(yīng)該暫不具備蘋果味
那么,這批“果菌王2.0”會是什么滋味?
趙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果菌王”還處于馴化階段,且栽培基質(zhì)用的也是常見材料,因此,他估計此次的白參并不會有特別的味道。
而此前被眾多“吃貨”網(wǎng)友寄予厚望、接種在蘋果上的白參,同樣也顯得有些“嬌氣”,目前長勢欠佳,大多數(shù)子實體剛剛“冒芽”。
值得一提的是,白參是為數(shù)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趙琪說,接下來,團隊將通過選基質(zhì)、設(shè)定培養(yǎng)條件等方式,對“果菌王”開展進一步的品種選育。相信通過多輪選育,“果菌王”可以逐漸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在產(chǎn)量和口感上,都將有更大提升;同時,這項研究也將為團隊的后期育種工作提供更優(yōu)良、更豐富的種質(zhì)資源。
“育種是一項周期性很長的工作,許多品種都要經(jīng)歷多輪選育,才能獲得更優(yōu)良的性狀。我們對‘果菌王’品種馴化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趙琪說。
來源:潮視頻微博
以上文章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