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發(fā)布消息稱,日前,國家監(jiān)委對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趙偉國涉嫌職務犯罪問題進行了立案調查。
經查,趙偉國身為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利欲熏心,肆意妄為,背棄職責使命,公器私用、化公為私,將所管理的國有企業(yè)視為私人領地,處心積慮巧取豪奪國有資產,違規(guī)將本單位的盈利業(yè)務交由親友進行經營,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商品,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趙偉國涉嫌貪污、為親友非法牟利、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法》有關規(guī)定,國家監(jiān)委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并移送。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曾與趙偉國有過一次面對面的深度交談,話題涉及紫光集團及他個人的有關爭議等問題。其與記者的最后一次直接交流是去年4月,對于紫光的破產重整,當時他表示:“謝謝,我已不關心”。
趙偉國聊天記錄
趙偉國,祖籍河南,196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沙灣縣。1985年,趙偉國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通信專業(yè)。畢業(yè)后,趙偉國先在中關村工作;1993年,趙偉國重回清華讀研究生。
2004年,趙偉國以北京同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身份參與清華同方與烏魯木齊燃氣總公司的改制。2009年趙偉國的健坤集團入主紫光集團,他先后出任總裁、董事長,此后掌舵企業(yè)12年。外界對趙偉國的背景猜測不斷,趙偉國曾對記者表示,自己在北京并無親戚,只是清華的校友資源比較好。
因為高調和張揚的行事風格,趙偉國在業(yè)內有“芯片狂人”的外號。從2013年之后紫光集團收購標的包括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新華三和法國智能芯片元件制造商Linxens等。在2018年4月,趙偉國出席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論壇,放出十年籌集1000億美元,打造產業(yè)生態(tài)的豪言,表示該金額是對標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
高調的行事風格也帶來爭議。紫光曾將投資的目光投向臺積電,雖然交易未能達成,但此舉引發(fā)郭臺銘公開炮轟趙偉國,稱其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怎么能去問世界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公司多少錢要賣?不是你今天用錢就可以買的”。
在他任職期間,紫光集團規(guī)模迅速擴張,債務也隨之激增。2018年起,趙偉國陸續(xù)卸任紫光集團多個重要職務。截至2020年6月,集團總負債規(guī)模達到2029億元,連續(xù)數個到期債務實質違約,短債長投的惡果顯現。2021年7月,紫光集團被裁定破產重整。
趙偉國
2021年12月10日,紫光股份等“紫光系”上市公司發(fā)布公告稱,收到紫光集團管理人的告知函,確定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組成的聯(lián)合體為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yè)實質合并重整戰(zhàn)略投資者。
隨后趙偉國強硬發(fā)聲,對紫光破產重整事項提出質疑。他認為紫光集團的資產價值至少在2100億元以上,中標方案將造成734.19億元國有資產流失。
紫光集團管理人方表示:“堅決反對健坤集團和趙偉國個人散布不實信息,將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逼湔J為,在趙偉國的帶領下,紫光集團陷入了資金困境,最終出現債務危機,其后續(xù)提出的國有資產流失也屬于不實信息。紫光集團管理人援引《重整草案》,指出紫光集團等7家重整企業(yè)資產估值1215億元,負債估值1376億元,凈資產-161億元,整體資不抵債。
最終,趙偉國的健坤集團還是在重整方案中投出了贊成票。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趙偉國以健坤集團董事長身份入主紫光集團之時,曾遭紫光集團小股東旺達集團的反對,理由是“引進新股東存在嚴重程序問題,涉嫌國有資產流失”。12年后趙偉國以同樣理由試圖阻止新的掌舵人入主,也未能逆天改命。
2021年末,記者曾在位于北京海淀區(qū)致真大廈的紫光集團總部面見趙偉國。在交談過程中,趙偉國表示紫光集團是自己一手打造,破產重整管理人將自己完全隔離在外,令其不滿。中紀委通報則提到趙偉國“公器私用、化公為私,將所管理的國有企業(yè)視為私人領地”。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
此前外界已有輿論質疑趙偉國掌舵紫光集團過程中有疑似利益輸送行為。
2019年5月29日,紫光集團出資132億元投資了3家有限合伙企業(yè),這3家企業(yè)分別是成都芯航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成都創(chuàng)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成都嘉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這3家合伙企業(yè)都由趙偉國所控制,且對外投資數家疑似被趙偉國實際控制的公司。
在2021年末的那次交談中,趙偉國曾對記者辯稱:“這些都是經清華控股批準的特殊商業(yè)目的公司,都有原因的!
外界普遍認為紫光走向破產的原因是“步子邁得太大、杠桿過高”,趙偉國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商業(yè)收購許多機會稍縱即逝,并不存在“節(jié)奏踏錯”,而壓垮紫光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北大方正債務危機,導致同為校企的紫光集團融資受阻。2019年12月2日,北大方正因一筆20億元短期債券違約引發(fā)連鎖危機,于2020年2月被裁定進入司法重整程序。
阻止紫光重整未果,趙偉國徹底出局,再無發(fā)聲。去年4月,根據紫光集團破產重整事項法律程序的要求,紫光集團重整戰(zhàn)略投資方智路建廣聯(lián)合體,投入重整用于清償紫光集團原巨額債務的投資款600億元已到位。這標志著,紫光集團重整進入實質交割。當時的趙偉國對此“已不關心”。
去年7月,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發(fā)布消息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8月,丁文武的前同事、原工信部電子司司長、紫光集團前總裁刁石京亦被帶走調查;北京紫光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祿媛失聯(lián)。趙偉國失聯(lián)的消息也正是那時傳出。
同樣在去年7月,融信產業(yè)聯(lián)盟理事長、紫光集團新任董事長李濱發(fā)表致紫光集團全體員工的一封信,談到集團下一步發(fā)展,他提出有五個維度的價值取向:一是要為國家的新興科技產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二是為各位員工的前途和職業(yè)生涯負責;三是要保護現有投資人、廣大股民的利益;四是要保證原有債權人的資產安全;五是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是集團今后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