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2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3日至10日陸續(xù)頒布。諾貝爾基金會還決定邀請202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與2020年、2021年的獲獎者一起參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周活動。據悉,頒獎典禮計劃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將舉行宴會。
各獎項的頒布時間如下: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公布;10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10月5日,諾貝爾化學獎公布;10月6日,諾貝爾文學獎公布。2022年諾貝爾獎的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642萬元人民幣)。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位于賠率榜單第9位。(網站截圖)
博彩公司Nicer Odds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顯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位于賠率榜單第9位,依然是獲獎大熱人選。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作品《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等都受到很多人喜愛。2006年,他憑代表作《海邊的卡夫卡》獲得“弗朗茨·卡夫卡獎”,該獎被視作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向標,但15年過去,村上春樹仍然沒有拿下諾獎。
在Nicer Odds榜單上的中國作家有殘雪、閻連科和余華,同去年一樣是奪獎熱門。其中殘雪居于第25位,閻連科居于第32位,余華居于第39位。去年他們分別為第13位、第25位與第37位。
殘雪
殘雪被譽為“中國的卡夫卡”,自1985年第一次發(fā)表小說開始,殘雪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先鋒文學特色。她的長篇小說《最后的情人》(英文版)獲得美國最佳翻譯小說獎。今年8月,殘雪剛剛出版最新短篇小說集《西雙版納的女神》。在去年,殘雪談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性時,殘雪曾表示,“我自己認為希望不大。因為火候還不到。”
閻連科
閻連科自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以來,其小說《黃金洞》《受活》《日熄》等作品曾先后斬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捷克卡夫卡文學獎等等獎項。他的作品被譯為30多種語言,出版外文作品100多部。
余華
余華在國內有著極高的人氣,其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等深受讀者喜愛,特別是1992年出版長篇小說《活著》以來,《活著》便高居豆瓣、當當圖書、京東圖書榜單前列。今年9月,余華憑《兄弟》獲俄羅斯文學大獎“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獎金稅前120萬盧布,被網友調侃“前半輩子靠《活著》活著,后半輩子靠《兄弟》活著”。(綜合央視新聞、文匯網、紅星新聞)
相關報道:
“陪跑”15年 村上春樹又登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前十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將于十月初揭曉,每年到這個時刻,誰能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總能成為熱議話題,甚至歐洲一些博彩公司還有放賠率榜的“傳統(tǒng)”,但往往在榜單前列的作家只是“陪跑”,今年博彩公司Nicer Odds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顯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位于賠率榜單第9位,依然是獲獎熱門作家。不知今年究竟是否會打破“陪跑魔咒”?
自2006年村上春樹憑代表作《海邊的卡夫卡》獲得“弗朗茨·卡夫卡獎”以來,已經過去了逾15年。該獎項當時被普遍視作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向標,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獲得此獎,意味著當時村上春樹已經有半只腳邁進了諾貝爾文學獎了。因此當時大批讀者都希望村上春樹能“一鼓作氣”,摘得諾獎。
Nicer Odds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前十
不過事與愿違,盡管村上春樹的作品《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等都受到很多人喜愛,其中,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還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但是,村上春樹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諾獎。當然,村上春樹表示,自己寫作的動力來自于讀者而非獎項。
村上春樹/圖據網絡
截至今日,Nicer Odds榜單上的中國作家和去年榜單上的一樣,殘雪、閻連科和余華成為奪獎熱門。目前,殘雪居于第25位,閻連科居于第32位,余華居于第39位。去年他們分別為第13位、第25位與第37位。
年度科學高光時刻來了 今起三天諾貝爾獎科學獎項依次揭曉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科學獎項將于北京時間今天(3日)傍晚開始依次揭曉。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將于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30分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分別于4日和5日的17時45分揭曉。諾貝爾基金會還宣布,將邀請2022年獲獎者與2020年、2021年獲獎者一起參加12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典禮和晚會。
有人在25歲那年,就與物理學家的父親一起把諾獎帶回家;有人年過半百,卻還未拐入最終讓他成為“人生贏家”的研究領域。有的成果一經發(fā)表就引發(fā)轟動,次年即引來諾獎青睞,有的研究卻苦等半個多世紀,才等到金光閃閃的諾獎獎牌……在諾獎121年的歷史中,三大科學類獎項總共誕生了629位得主,其中3人兩次獲獎。
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fā)了112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一共有224位得主,未有人重復獲得該獎項。224位獎項得主中,有39位獨享獎項者,12位女性獲獎者。去年,大衛(wèi)·朱利葉斯與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因發(fā)現了溫度和觸覺的受體而獲獎。
圖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相關知識
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fā)了115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218位得主。美國物理家約翰·巴丁曾兩次獲得物理學獎。在218位獲獎者中,有47位獨享獎項,僅有4位女性曾獲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去年,美國科學家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和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里西因“對我們理解復雜系統(tǒng)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而獲獎。
自1901年以來,一共頒發(fā)了113個諾貝爾化學獎,一共有187位得主,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87位得主中,有63位獨享獎項者,7位女性獲獎者。大家津津樂道的“足夠好”先生(約翰·B·古德納夫)是最年長得主,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他也是所有獎項類別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去年,德國科學家本杰明·利斯特和美國科學家大衛(wèi)·麥克米倫因在 “不對稱有機催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而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諾貝爾獎121年的歷史上,僅有3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尚未有人突破兩次。法國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也是首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她于1903年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又在1911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可以說,百廿年來,諾貝爾科學獎項作為全世界公認的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獎,表彰了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上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幾乎囊括了20世紀以來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重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代表了現代科學研究的主要趨勢。
直到公布之前,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幾乎不會提前透露任何內部消息。同時,從不對外公布所謂的“諾貝爾獎候選人”名單,無疑增加了預測的難度!半y上加難”的是,諾貝爾獎的獎勵原則就是保證獲獎的成就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以避免急功近利的科研心態(tài)——也從時間上擴大了預測候選對象的范圍。
對于今天即將揭曉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來說,mRNA技術持續(xù)大熱,在mRNA技術上做出開拓性貢獻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yī)學院副教授卡塔林·考里科和該醫(yī)學院RNA創(chuàng)新研究所德魯·魏斯曼在兩年間幾乎橫掃一切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頂尖國際大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也曾預測,這兩位科學家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光遺傳學方向也是熱門候選,2021年拉斯科基礎醫(yī)學研究獎授予了三位發(fā)現了可激活或沉默單個腦細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將其用于開發(fā)光遺傳學的科學家。此外,基礎科學發(fā)現也在“排隊候選”,如內質網未折疊蛋白應答發(fā)現、蛋白質折疊領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