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8.2022
央視新聞截圖
本文字數:1511,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慎罰少罰是為市場主體運行提供寬松空間,這需要市場主體的自律,也需要行政執(zhí)法方面在程序上的嚴格、執(zhí)法力度方面的審慎。
作者 |第一財經 一財評論員
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芹菜被當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處以6.6萬元罰款,這個信息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上得到反映之后,引起了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組的高度重視。日前,在督查組成員的嚴厲質詢下,該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相關負責人承認,這個行政處罰行為過罰“不相當”。
被處罰的是陜西省榆林市一家蔬菜糧油店店主。去年10月,該店購進了7斤芹菜,當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取了2斤進行抽樣檢查。一個月后,該店接到檢驗報告,說這批芹菜檢驗不合格。
處罰決定書認定,因涉案芹菜已售出,無購買者信息、無法召回,店方不能提供供貨方許可證明及票據,不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未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涉嫌經營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食品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故對其做出6.6萬元的處罰。
經營該店的賀某說:“自己也肯定有點錯誤,我也接受(處罰),但是不要一下子把人罰死,你說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來那六萬幾?”
這話讓人感受到作為一個小微市場主體的無奈,也讓人有感于一些地方在行政執(zhí)法上的簡單粗暴。
根據央視的報道,“芹菜事件”并非孤案。自2021年以來,在該地針對小微市場主體的50多起處罰中,罰款超過5萬元的就有21起,他們的案值只有幾十或者幾百元。
央視新聞截圖
像“芹菜事件”這類現象,在其他地區(qū)是否也存在?罰款是否成為了一些地方補貼財政收入的“創(chuàng)收工具”?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嚴格禁止以罰款進行創(chuàng)收,嚴格禁止以罰款數額進行排名或者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
上述國務院督查組則對“芹菜事件”高度重視并作為典型案例公布出來。這可以提供三點警示。
首先是慎罰。穩(wěn)增長、穩(wěn)市場主體、穩(wěn)就業(yè)保民生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不能以任何形式增加市場主體的負擔,尤其是“一罰致死”的現象不能出現。
雖然我國的市場主體總量已經超過了1.6億個,但小微市場主體的占比達到95%以上,上述蔬菜糧油店就屬于此。它們應對各種沖擊的能力是很弱的。如果“一下子把人罰死”現象頻繁發(fā)生,那就真沒人敢“賣芹菜”了,其帶來的就業(yè)民生等方面的影響不可小視。
正如上述國務院督查組成員所說的那樣,執(zhí)法不能只講力度,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維護好市場秩序的同時,也要站在為小微主體的生存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的角度考慮問題。
其二是行政執(zhí)法部門要嚴格執(zhí)行法度,減少隨意性。
上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行政裁量權、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有關工作。
這其中有“三個一律取消”:凡是違反法定權限和程序設定的罰款事項,一律取消;凡是罰款事項不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有違“放管服”改革精神、不利于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的,或者有失公允、過罰不當的,一律取消或調整;凡是罰款事項可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規(guī)范或管理的,一律取消。
三是要看到監(jiān)督制約機制的進一步加強。
此次國務院第九次督查的原則就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帶著線索去、跟著問題走、盯著問題改,堅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員、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精力用于線索核查、暗訪督查,堅持督幫一體,著力實現督查提質增效與減輕基層負擔并舉,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關切。
“芹菜事件”的公布是一個起點,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問責案例公布出來。慎罰少罰是為市場主體運行提供寬松空間,這需要市場主體的自律,也需要行政執(zhí)法方面在程序上的嚴格、執(zhí)法力度方面的審慎。
相關新聞
商販賣5斤芹菜被罰6.6萬?國務院督查組質問當地領導
據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組接到群眾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陜西榆林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芹菜后,被市場監(jiān)管部門罰了6.6萬元。督查組對此展開調查走訪。
羅某夫婦經營一家蔬菜糧油店。去年10月的一天,他們購進7斤芹菜,當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取2斤進行抽樣檢查。一個月后他們接到了檢驗報告,說這批芹菜檢驗不合格。
央視新聞截圖
涉案的7斤芹菜中,除2斤用于抽樣檢查,剩余的5斤夫婦倆已經以每斤4元價格售出。
處罰決定書認定,因涉案芹菜已售出,無購買者信息,無法召回,羅某夫婦不能提供供貨方許可證明及票據,不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未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涉嫌經營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食品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對其作出6.6萬元的處罰。
糧油蔬菜店主表示,自己有錯誤也接受處罰,“但是不要一下子把人罰死,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來那六萬多元!
央視新聞截圖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在會上,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組成員問:“你說這幾十塊錢的一個案值,罰他幾萬塊錢,過罰相當不相當?”榆林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副局長延艷東回答:“不相當!
央視新聞截圖
延艷東對記者說:“我們今天討論芹菜這個案值,確實還是有點問題。一般一個經營者,一年他的銷售額能有多少?罰六萬多塊錢,在處罰上有點過罰不當,這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央視新聞截圖
督查組查閱榆林市市場監(jiān)管局2021年以來食品類行政處罰臺賬發(fā)現,針對小微市場主體的50多起處罰中,罰款超過5萬元的就有21起,而它們的案值只有幾十或幾百元。
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組成員陳曉表示,執(zhí)法不能只講力度,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維護好市場秩序的同時,也要為小微主體的生存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