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4月5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稱,4月4日上海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首次突破1萬例,總數達到了13354例。3月以來,上海這波疫情總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7.3萬例。
面對被感染的潛在風險,在上海生活8年的26歲山東姑娘小田,主動和室友申請成為志愿者。因為舍不得浪費防護服,她甘愿每天6小時忍受不吃不喝不上廁所。4月5日,正忙著去社區(qū)發(fā)菜的小田告訴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自己愿意為上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因為喜歡這座城市,所以留在這里。希望它早日解封!
△小田做志愿者 受訪者供圖
不忍浪費防護服,6個小時不敢吃喝
26歲的小田是山東煙臺姑娘,8年前來上海讀書工作便留在了這里。如今是一名初中美術老師,租住在上海浦東新區(qū)金楊社區(qū)的一個小區(qū)。
早在3月初,她所在的金楊社區(qū)就不時出現陽性病例,于是做了些準備,囤積了一些物資。擔心萬一和其他學校的師生一樣被封控在學校,她甚至在學校放了一套洗漱用品。
3月9日,小區(qū)里出現陽性病例,當晚就被封控。上海也停課了,小田開始在家給學生上網課。
3月20日,小區(qū)解封過一次,小田去買了點蛋糕和木耳、腐竹等干貨,“因為不會壞”。過了兩三天,小區(qū)再次被封控。3月28日,浦東新區(qū)進入封控狀態(tài)。
“10次能搶到2次!睘榱吮WC吃上飯,小田也開始在網上搶菜,實在搶不到就吃泡面。后來很難搶到,她也放棄搶菜了。
小田覺得自己是年輕人,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志愿者。但當時頻繁的測核酸并不定時,有時是白天有時是晚上,擔心和網課沖突,小田并沒有多少靈活時間。
終于等到清明節(jié)放假,小田終于有了機會,可以做志愿者了。她和做自由插畫師的室友一起向社區(qū)報名,成為了志愿者,“還好社區(qū)還有多的防護服!
志愿者的工作細碎繁瑣也沒有固定的內容,比如協助社區(qū)街道發(fā)菜,維護測核酸隊伍的秩序,勸走圍觀的鄰居,以及幫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人們一個個登記掃碼等。小田和室友一忙起來,也顧不上對方去了哪兒。
社區(qū)里有很多弄堂,住的多是上了年齡的老人。不管是線上搶菜還是做核酸等,對這些老人都很困難,也給志愿者們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工作量。昨天,小田就給小區(qū)的老人們一個個掃碼做核酸,“用我的手機幫他們登錄。”
擔任志愿者并無任何酬勞,但一旦穿上白色的防護服,就不能脫。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一旦要脫下,就得重新換一套。
舍不得浪費防護服,考慮到自己身體不好,小田每天只能堅持工作半天,一般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期間小田不敢喝水和上廁所,渴了就忍著,忍到6小時后脫下防護服,“實在要上廁所,就把飯一起吃了。”
△小田協助醫(yī)護人員做核酸 受訪者供圖
“因為喜歡這座城市所以留下,希望早日解封”
社區(qū)也為志愿者準備了飯,但小田不好意思去吃,甚至避開飯點去干活,每次都是走前在家吃飽,“下班”回家再吃飯,“我是覺得我在家吃比較方便,我只去半天,也不好去蹭人家一頓飯!
“我不算辛苦,其他人從凌晨5點開始干一天,都沒說累。”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辛苦她也看在眼里,自覺自己并未做什么,例如昨天江蘇鎮(zhèn)江的醫(yī)護來支援,“他們都是一棟棟樓一定要做到半夜都要完的。還有一些志愿者姐姐,從第一天堅持到今天了。日日夜夜都是這么熬的!
“小區(qū)物業(yè)一直有團購,雖然會貴一點,但也沒有太夸張。”小田說,現在,他們小區(qū)還是能基本保障飲食,只是可選擇的余地不多,不如過去那么豐富,但吃飽還是沒問題。前兩天,政府給發(fā)了一次物資,掛面和火腿腸或者午餐肉。她也買了一袋大米囤著,所以在食物方面沒有顧慮了。
小田告訴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她很喜歡這座城市,所以愿意留下來,她也希望它能早日回歸正常。
疫情期間,她也了解到網絡上針對上海的一些負面評價,但她還是希望自己能為這座城市恢復正常做點什么,希望它早日解封。
她也是一名黨齡5年的黨員,每天脫下防護服回家休息時,“還是有一點成就感的。”
資料圖
“做好事當然要留名啦!毙√镩_玩笑地說,盡管家里人也擔心她身在上海被感染,她還是美滋滋地發(fā)了朋友圈,告訴山東老家的親友。這個26歲的姑娘還是很驕傲,“他們都夸我了,我是需要一些夸獎的!
4月5日中午12點,小田又接到“臨時任務”,政府又要發(fā)蔬菜了,需要人協助。她急匆匆趕去了。
瀟湘晨報記者陳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