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陳佳雯 石保青 賀林汕
“太開心了!從來沒捕到這么多的野生大黃魚。”象山縣船老大林海平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自己出海29年,這是收獲最大的一次,一共賣了957萬元,均價1900元/斤。
林海平說,稱了一晚上,當?shù)厮膫經銷商從他這里買走,一斤以上1300元/斤, 2斤以上的2100元/斤, 3斤以上的2900元/斤。
小時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林海平這次能捕撈這么多野生大黃魚的海域,也是在東海165海區(qū),(位于東經124度,北緯32度區(qū)域,從地圖上來看,165海區(qū)在剛好在長江口漁區(qū)管理區(qū)以東,上方是韓國漁區(qū),再東面是日本漁區(qū)。)漁船從石浦碼頭開到165海區(qū)一天一夜,2020年11月下旬,奉化桐照村漁民在165海區(qū)一次性捕獲上千斤野生大黃魚。
這一次意外的大豐收發(fā)生在前天(1月14日)晚上8點多,當時林海平的浙象漁31088船和另一艘漁船組成的雙拖作業(yè)捕撈,起網時船員們都驚呆了,網里金燦燦一片,“咕咕咕”地叫著!叭胙鄣幕径际谴簏S魚。”他和船員們將魚獲拉上甲板后,立即按品種、規(guī)格分類裝箱,做好保鮮措施。此外,網內還有小部分鯧魚、烏賊等。
野生大黃魚金貴無比,號稱“海上土豪金”,是經不過折騰的。林海平立即決定開船回到象山石浦。
15日晚上7點半左右,象山石浦東門漁村三大隊碼頭圍了不少群眾,都在等待著野生大黃魚“到貨”。隨著鞭炮聲響起,浙象漁31088船緩緩靠岸,岸邊等待的群眾紛紛圍了上去,一睹野生黃魚的“風采”。
“從小到大都沒有看到過這么多這么大的野生大黃魚!贝迕衽藝敂D進人群拍到了艙內黃魚的照片,和周圍群眾一起討論,目測大的一條有2公斤多!20多年了第一次看到,真的很難得!
此次共捕到野生大黃魚160余箱2000余公斤,平均每條重1公斤左右,個別大的重達2公斤多。
船老大林海平在接受小時新聞記者采訪時顯得很興奮!拔沂12月27日出海的,第一次捕到這么多野生大黃魚。眼下正值年關,是野生大黃魚最搶手的時候,價格比平時高不少,還在海上時就已經有漁商打來電話,搶著要收購!
這兩年,浙江沿海的漁民和科研人員接連捕撈到批量的野生大黃魚。去年10月下旬,浙江海洋大學負責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舟山漁場一次性采集到171尾野生大黃魚。無論是象山漁民 、還是舟山漁民,這樣的好消息就像連續(xù)劇一樣在上演著。
“我也關注到了此事,我們團隊也在找樣本繼續(xù)研究!闭憬Q蟠髮W黨委書記、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首席專家嚴小軍表示在接受小時記者采訪時表示,連續(xù)兩年都在冬季時刻基本在同一漁區(qū)采捕到噸級規(guī)模的大黃魚,這初步可以判定:大黃魚自然資源群體有明顯恢復跡象,這一海區(qū)可能已成為一個越冬場,大黃魚在東海海域所預判的東西越冬洄游路線是存在的,要加強整體研究,提升可持續(xù)的資源保護和利用。
相關新聞:
200萬尾魚苗正在野化訓練,“天價”野生大黃魚能重回百姓餐桌嗎
千魚萬魚,不如大黃魚。
大黃魚體形漂亮肉質嫩美,享有“瑣翠金鱗軟玉膏”之譽。
在我國沿海,原產浙江舟山群島岱衢洋的岱衢族大黃魚最具“魚中王者”風范,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大黃魚,魚齡最長可達29年。其魚身呈金黃或虎黃色,有光澤,鰓絲清晰呈鮮紅或紫紅色,眼球飽滿,肌肉結實,富有彈性,是黃魚中的極品。這是大自然賦予舟山人的珍貴禮物。
2019年2月21日,舟山市沈家門馬峙島漁老大黃紅在馬峙門海域捕獲一條重1.85公斤的野生大黃魚,隨即就被海產商以1萬元收購。
作為我國四大海產之首,舟山野生大黃魚年產量歷史上曾達萬噸,如今無論是市場還是老百姓餐桌,難覓蹤跡。原因在于上世紀50-70年代的過度捕撈,導致野生大黃魚資源嚴重萎縮。
因為稀缺,近年來野生大黃魚在市場上向來非常搶手,堪稱“天價”。
“一般來說,一斤以上的大黃魚要1000元每斤,兩斤以上的要2000元每斤,3斤以上的可遇不可求,價格隨行就市,每條最少也要上萬元!痹趯幉ㄖ凵絻傻貜氖滤a生意的俞先生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養(yǎng)殖的大黃魚就要便宜很多,一般每斤50元左右。
兩者的其體型和口感都不一樣,不可同日而語。
小時新聞記者曾在靠近象山港邊的鄞州咸祥菜場見過兩條約1斤重的野生大黃魚,金燦燦的特別漂亮,老板還專門用一層透明薄膜保護著魚體。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qū)別,一是看魚鱗,二是看尾柄,小黃魚的尾柄長是尾柄高的兩倍左右,而大黃魚尾巴更長,其尾柄長度是高度的三四倍。”漁老板說。
一位從事遠洋捕撈的船東告訴記者,目前舟山、寧波市面上的野生大黃魚主要是海釣捕獲的,用漁網捕撈到的很少!昂a灥降钠废嗪,沒有損傷!
現(xiàn)在,漁業(yè)工作者正試圖改變這種現(xiàn)狀,恢復舟山野生大黃魚昔日的榮光。
由浙江海洋大學承擔的“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試圖在中街山列島海域建成面積為50平方公里的岱衢族大黃魚野化棲息地。日前,首批200萬尾魚苗投放到基地,開展為期2個月的野化馴練,并逐步放流到大海。
其目標,是用3年時間,將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恢復到1000噸。
這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的工作。
大黃魚資料圖片。
1】舟山野生大黃魚,是如何“消失”的
岱衢洋作為舟山群島的中心漁場,歷史上漁業(yè)資源相當豐富。每至春夏之交,野生大黃魚從深海區(qū)洄游至平均水深約15米的岱衢洋產卵繁殖。對于靠海吃海的漁民來說,這個漁汛期正是捕撈的黃金時節(jié)。
據(jù)史料記載,自清康熙年間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岱衢洋的漁業(yè)捕撈進入鼎盛期。
清康熙年間的《定海縣志》卷三記載:“春夏汛各船俱集于此,不下數(shù)千計!薄芭钊R十景”之一的“衢港漁火”,說的就是當年漁業(yè)的盛景。
清朝舟山籍貢生劉夢蘭寫過一首《衢港漁燈》,描寫了岱衢洋當時的夜景:
無數(shù)漁船一港收,漁燈點點漾中流。
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
據(jù)記載,當時,每年春夏之交,來自江、浙、閩、滬等地的漁船云集于此,船帆獵獵,漁燈點點。漁汛期間,真可謂“一刻值千金”,故而漁人日以繼夜地勞動,他們捕撈的地點離島很近,從海岸遠眺,就能看到海上夜捕的壯觀場面。燈火倒映在洋面上,在輕輕漾起的波濤間游動,與繁星連在一起,難分天上與人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當?shù)貪O業(yè)又有發(fā)展。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由于過度捕撈和對漁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岱衢洋漁業(yè)資源逐漸枯竭。
去年底,小時新聞記者曾到岱山縣東沙古鎮(zhèn)采訪,這里北鄰大黃魚原產區(qū)岱衢洋,曾是舟山最繁華的漁業(yè)集鎮(zhèn),至今還保留著清代到民國時期漁市交易的街市和遺跡。
如今,隨著岱衢洋野生大黃魚資源的枯竭,老一輩的當?shù)貪O人只剩下唏噓和回憶。
現(xiàn)年70歲的老陳出生在岱山的一個小漁村。至今他還記得,兒時每到農歷四五月間,寂靜的夜里,總能聽見海上此起彼伏的黃魚叫聲。
“咕咕咕咕”,夾雜著海浪擊打礁石的聲響,伴他入夢。
在老陳的回憶中,上世紀50年代,浙江一帶的漁民開始學習福建漁民進行敲罟(gu,音鼓,系方言音譯)作業(yè)。確認魚群位置后,許多船會一起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杠,發(fā)出巨大合音,聲波傳入海中,使得大黃魚這樣的石首魚科魚類耳石共振,昏迷死亡,浮上水面。
無異于涸澤而漁。
查閱史料記載,1957年春季漁汛時,浙江漁民大批量使用敲罟作業(yè),捕撈的大黃魚總產量達到了常年的20余倍。魚多價賤,大黃魚跌至每斤五六分錢,更多幼魚則堆在灘頭腐爛,當作肥料。
不久,國務院發(fā)出指示,把敲罟作業(yè)認定為“一種有害漁法”加以禁止。然而,后來的一段時期,許多地方又慢慢恢復這種捕魚方式,致使大黃魚的沿岸產卵群體受到嚴重破壞。
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宋偉華教授告訴小時新聞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初,作為大黃魚產卵場的岱衢洋,其漁業(yè)資源已逐漸枯竭,此后兩三年,漁民們又來到外海漁場,捕撈在此越冬的大黃魚。
據(jù)相關報道,1974年的初春,浙江省組織了近2000對機帆船前往大黃魚的主要越冬場外海中央漁場圍捕。這一年漁發(fā)面積大,魚群密度厚,舟山漁場的大黃魚產量由10萬噸猛增到16.81萬噸,創(chuàng)造了我國漁業(yè)史上大黃魚產量的最高紀錄。
自那以后,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一蹶不振,慢慢銷聲匿跡。
2】對魚苗進行野化馴練,重建大黃魚棲息地
時間拉回到現(xiàn)實。
2020年5月29日,在舟山市朱家尖泗蘇碼頭,工人們正忙著將從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岱衢族大黃魚苗車間運送來的200多萬尾大黃魚苗,卸到活水船的魚苗池中,運往位于普陀東極島的中街山列島海域。
由浙江海洋大學承擔的“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要在中街山列島海域建成面積50平方公里的岱衢族大黃魚野化棲息地。此次首批200多萬尾4厘米規(guī)格的舟山大黃魚苗,投放到保護區(qū)暫養(yǎng)基地,開展至少2個月的野化馴練,并逐步放流到東海。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是浙江省2019年推出的農業(yè)領域兩個重點研發(fā)計劃之一。旨在通過智能化高端裝備與技術的融合創(chuàng)新,首創(chuàng)岱衢洋大黃魚野外訓練與種源輸出的新型棲息地,構建大黃魚棲息地、水域環(huán)境和生物高效監(jiān)測與預警技術,開發(fā)芯片植入標志放流裝備技術,研發(fā)基因檢測和生化學檢測評估等“卡脖子”技術,有效重建并恢復浙江舟山海域大黃魚自然資源。
該項目團隊由浙江海洋大學牽頭承擔,由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10余家單位共同組成,研究總經費3000萬元。
“重建大黃魚棲息地,進一步恢復舟山海域大黃魚自然資源,既是功在千秋的歷史工程,也是一項經濟潛力巨大的創(chuàng)新事業(yè)!表椖拷M首席科學家、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嚴小軍表示,希望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恢復到1000噸,最終實現(xiàn)“野生大黃魚萬噸重建計劃”,從而成為中國海洋生態(tài)資源綠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典型案例。
剛剛孵化的野生大黃魚苗。
3】東海大黃魚能否“王者歸來”,重現(xiàn)昔日榮光
在舟山普陀區(qū)朱家尖,有一處占地150畝的科研實驗基地,基地里建有1500立方米的育苗水體。
舟山市水產研究所的徐所長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首批200萬尾大黃魚苗就是在這里繁育的。
“用來育種的親魚都是純種岱衢族大黃魚,按雌雄比例配對繁育!毙焖L說,為了尋找到最好的天然親魚,去年捕撈船出海幾十趟,捕撈到幾百條野生大黃魚,目前僅存活了幾十條。
那些,這些來之不易的野生魚苗,人工孵化后,能否成功野化?這是這個工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真正的勝負手。
小時新聞記者采訪了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的宋偉華教授。
宋偉華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浙江對東海野生大黃魚進行種群修復,在全世界都是首次嘗試。在日本,也進行過“栽培漁業(yè)”,流放的是真鯛魚,在流放前,也需要2個多月的暫養(yǎng)野化。
那么,為何選擇在中街山列島海域進行野化放流,而不是在大黃魚的“故鄉(xiāng)”岱衢洋漁場?
小時新聞記者查閱了舟山海域地圖以及岱衢洋漁業(yè)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資料,發(fā)現(xiàn)近年岱衢洋近岸淺灘建了不少圍塘,一些漁民和水產企業(yè)在此進行生態(tài)養(yǎng)殖。
宋偉華告訴記者,目前來看,最適合建設大黃魚野化棲息地的還是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qū)。一是該處位于岱衢族大黃魚三場一通道(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及洄游通道)的主要場所之一,并且海洋自然條件好;二是該海域具有較好的管理措施;三是該海域具備資源監(jiān)測和集群裝備技術建設的要求。
“這片海域小島眾多,通道窄,水流急,有利于大黃魚的性腺發(fā)育和產卵!彼蝹トA說。
對于在這里進行暫養(yǎng)野化的大黃魚苗,如何進行培育以及科學監(jiān)測,也正是項目團隊要做的主要工作。
宋偉華說,通俗地講,作為普通讀者,可以這樣來理解——
首先,對于尺寸僅4厘米的小魚苗,仍需要投餌喂食等保育措施。所以先暫養(yǎng)在小網箱里,隨著魚苗的生長,需不斷替換網箱。等魚苗長到一定規(guī)格如2兩左右的重量,會將大網箱整體拖移到附近的大黃魚棲息地海域,進行野外馴化和放流。
監(jiān)測方面,利用衛(wèi)星系統(tǒng)及海洋定向觀測網絡,可以對棲息地水文生物實現(xiàn)全天候監(jiān)控。同時,建立集魚誘魚的電浮標網絡和海洋空間觀察網絡技術,在監(jiān)測系統(tǒng)上或APP端,可全程觀察大黃魚洄游、棲息、產卵等行為,測算大黃魚集群數(shù)量,判斷其野化程度。
“打個比方,我們在暫養(yǎng)與馴化階段投餌時,就可馴化它們的記憶。另外,大黃魚對光和聲音都有極強的反應,這些都是野外馴化、網絡觀測可以應用和測算的!彼蝹トA說。
“200萬尾是一期工程,如按50%的成活率,兩三年后這些魚長到一公斤,就達到了預期的千噸野生大黃魚資源!彼蝹トA表示,接下來,團隊還會繼續(xù)加大魚苗的投放和馴化。
漁業(yè)資源修復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浙江省2013年啟動東海漁場修復振興計劃,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大黃魚的資源恢復效果卻不明顯。據(jù)了解,舟山市海洋漁業(yè)部門每年放流大黃魚苗以千萬尾計,但截至目前收效甚微。
“網箱培育的魚苗放流到大海后,其生存能力很低,往往成為了其他魚類的食物!毕嚓P科研人員表示,此次由浙江海洋大學主持的東海大黃魚資源修復項目,與此前的放流最大的區(qū)別是,將魚苗在大海中馴化后,增強其生存能力,再進行放流。
大黃魚從幼苗到性腺成熟需要兩年時間,這兩年里,魚寶寶們在大海中能否生存下去,是種群修復的關鍵?傊,這項工作標準很高,難度很大,能否成功,東海大黃魚能否王者歸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